“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沉痛悼念趙其國院士!
“萬物泥巴生吶。我一聽(聲音)就曉得它是什么樣的泥巴,它能種什么東西,它的質量,它的功能,都在我手里一捏就曉得了?!?/p>
出生于湖北武漢的趙其國院士,一輩子與土壤打交道,也始終保留著鄉音。在2022年5月的一次采訪中,他飽含熱情地向大家介紹:“世界上泥巴我都玩過了。我有個標本室你們可以看看,標本室什么都有哇?!?/p>
前幾日還與趙其國院士交流工作,今日本刊忽驚聞噩耗。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土壤學家,中國土壤學會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趙其國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月3日14時1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3歲。
趙其國院士于2022年年初擔任本刊編委會副主任,盡管交往時間不長,但他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令我們深受觸動,他總是親筆著文敘事、傳經授業。兩月前,趙其國院士還題字勉勵大家:“樹農業科技創新品牌,助全國鄉村產業振興?!?/p>
言猶在耳,如今天人永隔,令人悲痛不已。
農業科技、鄉村振興是趙其國院士最后的牽掛。在本刊刊登的《加快發展功能農業 助力建設農業強國》一文中,他特別指出,功能農業的發展對于農業強國建設將具有重要支撐意義,特別是經過三年疫情,人們對于加強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這從需求端要求加快發展功能農業。
為了更好支撐建設農業強國,趙其國院士提出了四方面建議,包括做好《全國功能農業科技發展規劃》編制,建設農業農村部功能農業(學科群)重點實驗室,部署功能糧油重大科研項目,開展功能糧油“五優聯動”科技示范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句話對于趙其國院士來說意含尤為深刻。近70年的研究生涯中,他所走過的五彩土地,足可以繞地球50多圈。他自稱一輩子“玩泥巴”,實際上是從事我國及世界土壤地理與土壤資源研究、農業生態環境研究。他是功能農業奠基人,為我國土壤地理與土壤資源的研究傾盡心血。
為尋找“橡膠”種植地,他在云南、海南一帶與雨林為伴,克服著潮濕、悶熱、病毒的侵害,總結出了以橡膠為主的熱帶作物開發利用與紅壤分布及土壤性質的相互關系,為海南島10萬畝橡膠林的開墾播種提供了土壤依據;去南方十一省考察紅壤地、在黑龍江進行74萬平方公里的荒地開拓,在40萬平方公里內選出了4000萬畝宜農荒地,讓北大荒成了“北大倉”;20世紀70年代尋找適宜種植的土地,解決“吃得飽”的問題,八九十年代解決“吃得好”問題,2008年從“吃得健康”的角度,提出了發展功能農業的建議……
趙其國院士和他的團隊用腳步丈量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見證了我國農業發展的三個階段,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他是親歷者,更是參與者、執行者。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詩是對趙其國院士工作生活最真實的寫照,也成為我們對趙其國院士永遠無法忘卻的記憶。愛土地即愛萬物,用一輩子的時間守護我們腳下的土地,關心糧食和蔬菜,我們深切地感謝他,懷念他。
趙其國院士,一路慢走!
責編I建安
手機體驗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手機版
-
微分享